赖伟通操作实验设备。
(资料图)
黄保勋。
赖伟通(右)与同学一同探讨课题研究。
黄保勋给学生讲解课题。本版图片 记者 潘薇 摄
日前公布的第20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有两位在厦台青,他们是集美大学海洋信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黄保勋和华侨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赖伟通。“感到很开心,也很惊喜!”近日,他们向晨报记者讲述了在厦门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希望用青春韶华谱写两岸青年交流融合的乐章。
华侨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赖伟通
“这份殊荣带给我不断深耕大陆的动力”
爱学习、勤于钻研发明,与同学打成一片
厦门良好的文教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登鹭求学。其中,华侨大学是大陆最早招收台湾学生的高校之一,目前,华侨大学有台湾学生500余人。来自台中的青年赖伟通,目前是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今年,他获得了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这份殊荣带给我不断深耕大陆的动力,一方面激励着我在学习、课题研究方面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让我不骄不躁,在自己热爱的机械工程领域持续深造。”赖伟通说道。
中学时代就“登陆”求学的赖伟通,在华侨大学求学七年,在机械工程专业已经拿下了一个发明专利、三个实用新型专利,并全部用在生产实践中。赖伟通说:“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的材料可以去测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在实验的时候,我也觉得人的潜力可以不断被激发出来,因此,我选择本科读完后,继续读研究生,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学识与能力,而且学校也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舞台,有各式实验室与设备可使用。我就经常待在实验室里,而且老师都很乐于教授学生,与学生探讨课题项目,我也是乐在其中,也很感谢学校的栽培与肯定。”
在不少同学的眼里,他爱待在实验室里钻研,爱看书,和同学、老师的相处都十分融洽。同样就读机械工程专业研一的学弟张翱说:“赖学长很热情,我们一有不懂的问题都会找他请教,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指导。”
学习之余,赖伟通还努力回馈社会,奉献爱心。2018年,他加入华侨大学支教团,到甘肃积石山偏远山区开展支教活动。赖伟通说:“我当初报名支教,是看到山区里面缺乏老师,学校刚好有支教队,我就跟随华大的支教队去了,感触很深,能把自己懂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内心很有满足感”。
即将研究生毕业的赖伟通如今也有更加笃定的想法,为了持续开展课题研究,并提升学识水平,不久前,他向学校申请继续读博士学位。
“我此前实习后发现,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待提升,因此申请继续深造,希望我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专精,为这个行业、为社会献一份力。”赖伟通说道。
集美大学海洋信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黄保勋
深耕半导体学术领域 助力学生成才
爱教学、喜欢交友,传递“正向、积极、乐观、热情”理念
临近毕业季,集美大学海洋信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黄保勋正忙着指导学生课题论文、预答辩、进行毕业设计等。身为“90后”,他有着一股热情,不负青春年华,一心投入半导体领域学术研究,在集美大学任教3年,如今已是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厦门市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集美大学台湾引进人才。“
黄保勋2019年6月获台湾成功大学微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后,了解到当前“十四五”规划着重发展半导体领域,让他看到了大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同时也规划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便选择来大陆发展。几经选择后,他入职集美大学,主攻先进材料及其工艺于第三代光电半导体器件应用,为当前“十四五”规划工科领域中半导体材料、工艺与光电器件。
黄保勋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教学管理,近年主持省级自然科学青年项目 2 项、参与多个横向市级课题研究,出版国际专著 1 部,在国际 SCI 期刊发表论文近 30 篇,合作建设集美大学微奈半导体研究中心。他说:“我能有这些成果,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得益于集美区和学校提供的科研环境和机会,让我得以发挥所长,未来我也会持续在相关科研领域持续钻研,努力让成果得以落地转化。”
在集美大学执教的3年多时间里,黄保勋还以年轻化的教育理念、幽默的授课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这段时间,他还忙着指导学生们的毕业设计,不少学生纷纷向他看齐,在学业上认真且专精。黄保勋说:“学校现阶段推动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从原本没有外审、复审,到现在要学校专家复审完,再送学校外面的专家审核,因此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不少,促使本科生毕业后就业质量也提高了。”
此外,黄保勋还十分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带领学生斩获海峡两岸龙舟赛第六名,获得校运会篮球竞赛亚军、尚大杯季军,并以专业思维引导学生开展交叉学科实践。他表示,有亲切感、融合度,是他来到集美后最深切的感受。“我希望能够在厦门集美扎根,这里有深厚的人文历史,我相信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上,对自己科研、教学等都会有帮助。”